无人化农场解决方案
应用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无人化、信息化也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成长期。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将信息技术与农艺技术、农业环境、农业经营、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农业信息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而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表明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信息化的重视、支持和保护力度在加大,为加速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信息化的发展出现了重要的转机。
建立起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3S 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主要手段,物联网和云计算为辅助的多层次、人机结合的农业机械化信息系统成为可能,有助于农业生产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能及时有效地提供准确的信息,为政府调控市场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宏观决策服务,指导了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和相关农业生产部门,是引导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同时,也会促进农机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的开展。另外,通过发展农业机械化信息事业,还会推进农业经济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建设。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健全智慧农机综合管理平台的服务管理功能和决策支持体系,对于加强农机信息化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进一步促进农业无人化、信息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方案介绍
方案组成
GNSS网络基站建设
高精度的数字化地块以及作业农机实时的高精度位置信息是无人化农场建设的基础,需按照大地测量中网络参考站的建设规范进行网络基站的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
标准化格田建设为格田大小统一,田埂要少,农机入田出田便捷,标准化格田具体实施如下:
增加田间道路、农机行走路线建设,设计农机自动行进路线,田间转场等。
土地平整,先通过推土机搭配卫星平地系统进行粗平;再通过拖拉机配备卫星平地系统的整平作业机械或者拉铲运机进行土地精准整平工作。
格田标准化,建设标准格田长不少于200M,宽不少于100M,可具体根据情况调整,单格田面积为40-50亩,有利于后期无人化作业。
建设农机、农资、农具存放区域,方便智能农机的出入、农具的更换以及装载农资
高精度数字地图建设
高精度的数字地图建设是实现无人农机作业路径自动规划的前提条件之一,使用高精度智能打点器对农场区域的农田地块、转场道路以及农资机库进行地理信息采集,并将采集信息同步上传到云端,系统调用即可实现路径自动规划。
基于5G的通讯网络建设
无人化农场主要由大数据服务平台、智能农机和传感器物联网组成,数据传输依赖稳定可靠的通讯网络,基于切片技术,为农场提供高可靠的5G农业专网,保障农场内高清视频监控的实时回传;与此同时,确保农场内水、肥、药、补光等农场控制设备的精准操作,避免由于延迟而导致的缺量或过量,造成作物损害或资源浪费,结合农场内传感器设备、视频采集设备及工作人员对网络的不同需求,适配相应网络服务,实现农场内数据质量保障。
无人插秧机改装
无人插秧机功能
无人拖拉机改装
无人拖拉机功能
无人植保机改装
无人植保机功能
无人收割机改装
无人收割机功能
示范应用
耕
种
管
收
作业路径
外观专利:ZL202130262517.9 ZL202130707810.1 ZL202130737510.8 ZL202130707473.6 ZL202130703925.3